NAIS平台新版已面向广大读者上线试运行。为了更好地满足您的需求,请将您的意见、建议反馈给我们。您的需求是我们行动的方向,您的任何反馈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用户调查
筛选
当前位置: > 书评专家 > 精品评介 > 科研服务 > 首页


书评专家介绍

 

厉为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世界粮食安全、国外的农业政策、农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代表性的著作是《世界粮食安全概论》、《荷兰的农业奇迹》、《农业结构研究——国外经验的启示》等。1983年至2006年先后到20多个国家经济农业经济考察、研修或参加国际会议,用俄文、英文发表的论文共10篇。1993年起为美国来华学生讲《中国的农村发展》,为本院研究生开设《外国农业经济》和《英语实践》课多年。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李刚 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动物重大疫病的诊断和防控。在疫病诊断上,主要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方法来检测病原微生物组分及代谢产物以及宿主体内的抗原和抗体,建立非依赖病原性的诊断方法。在疫病防控上,主要借助于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化学技术、体外大量制备蛋白质技术以及各种细胞生物学技术开展新药、新型疫苗的研究。主持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小反刍兽疫纳米金核酸扩增技术的研究等课题十多项。在中国最先分离和鉴定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和减蛋综合征病毒。曾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等奖励多项。发表论文50多篇,编写著作5部。

汪勋清 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处副处长,副研究员。从事研究生培养管理和教学工作,负责博士生培养管理,参与组织研究生主干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主讲《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区核科技区域合作核农学牵头国项目协调员,负责组织核农学项目的起草和评估。参加国际会议16次,参加国际和国内科研课题6项,主编著作1部,参加编写著作1部,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论文4篇。

毛新国  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抗旱节水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研究。主持农业部“引智项目”、中国农科院“院所基金”各1项,参加研究项目多项,如“863”重大节水专项“抗旱节水植物新品种筛选与利用”、“863”重点项目“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鉴选与利用”、“863”项目“小麦新型分子标记开发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973”项目“农作物核心种质重要性状基因多样性及应用价值研究”、农业部保种项目“小麦、玉米和大豆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评价”以及科技部平台项目“小麦基因资源材料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等。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近20篇。

顾宪红 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已主持或参加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题2项、“八五” 和“九五”国家攻关专题各1项。正在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十五”国家攻关专题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1项、973课题子项1项。已获北京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2)、农业部鉴定成果1项(排名第4)、论文获奖6项。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Animal Feed Science & Technology、Archives of Animal Nutrition、中国农业科学、畜牧兽医学报等国外学术期刊、国内一级学报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主编或参编专著7册。在家禽热应激生理、仔猪消化生理等研究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今后的研究领域将集中在养殖环境控制与动物福利方面。

王 栋 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家畜繁殖性状、奶牛性别相关性状分子机理及性别控制研究,同时又在利用国外引进的优良皮埃蒙特肉牛进行我国专门化肉牛品种的选育研究。现主持“十一五”“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同时还参与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863”计划重点项目、外专局引智等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Anim Genet.、Asian-Aust.j. Anim.Sci.、遗传学报、遗传杂志、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畜牧兽医学报等刊物发表了研究论文40多篇,关于胚胎性别鉴定方法的研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参与并指导了关于奶牛脊柱畸形综合征的检测方法和奶牛性控精液的纯度分析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申请2项国家发明专利。

魏宏阳 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牛奶质量安全监测、奶牛饲料安全评价以及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现任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和农业部反刍动物饲料安全评价试验室副主任;主持的在研项目包括:“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反刍、水产及特种动物配合饲料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农业投入品监管项目“液态奶中复原乳监测”和“奶牛饲料及牛奶质量安全监测”;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奶牛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调控机理研究及其产品开发”获200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奶牛饲养标准化技术推广”获2006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反刍动物新型饲料添加剂预混料与高效饲养技术推广应用”获2004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近5年内作为主要完成人制定了《肉牛饲养标准》、《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等多项国家或农业行业标准。

雷仲仁  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农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蔬菜害虫和蝗虫创新研究课题组组长。曾主持“973 ”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业部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重点农业攻关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多个项目;发表论文 80 多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 8 部。曾获农业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国家优秀图书二等奖1项;农业部鉴定成果4 项。并先后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

李世东 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土传病害生态学及其综合治理、生物农药研发和应用,以及土壤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兼任《中国生物防治》杂志副主编、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国家图书馆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先后承担国际合作和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9项,培养研究生10余名。

曹坳程 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农药室主任,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农药应用技术、土壤消毒、除草剂及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技术研究等。多年来,主持和参加了200余种新农药(新制剂)的应用技术研究。主持国家“948”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世界银行等研究项目多项。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2等奖2项和北京市科技进步3等奖1项(均为第一完成人),主编(著)专业书籍3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植物保护学报》、《农药学学报》、《作物杂志》编委、中德《中国甲基溴行动》中英文版编委。